山西公司优秀“党建引领+”攻关项目:新能源工程发展党支部:党建引领+攻坚城西光伏项目地块容量难题,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来源:阳城发电公司
作者:阳轩
日期:2025-08-01

山地光伏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不足历来是制约光伏项目建设的头等难题,大唐山西阳城城西90MW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之初就面临土地资源不足的严峻挑战。该项目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次营镇、演礼镇一带,建设规模90MW,光伏区所处区域植被茂密,可用于光伏项目开发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经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核查审批后,可用于光伏项目建设的土地仅2300余亩,且光伏区山体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山体坡度起伏较大,施工难度极高,土地利用率低,严重制约项目推进与效益提升。

如何在现有土地面积和地形条件下,满足项目建设容量的要求,成为项目建设的头等难题。大唐山西发电有限公司阳城新能源事业部新能源工程发展党支部聚焦瓶颈难题,主动扛起责任,成立“党建引领+攻坚城西光伏项目地块容量难题,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专项攻关小组,组织党员带头冲锋,全力攻克地块容量难题,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攻坚合力

该党支部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将项目各环节骨干党员纳入其中,明确支部在项目推进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召开支部会议,分析项目难点,制定详细攻坚计划,划分支部责任区,确保每项任务都有党员牵头负责。同时,建立“党员先锋示范岗”,激发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攻坚氛围。

党员带头创新,突破设计瓶颈

面对复杂地形,党员技术骨干主动承担光伏布板设计创新任务。在不踩红线前提下,党员带头研究土地如何应用尽用、光伏板如何应布尽布,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针对不同地形,技术团队深入现场勘查,提出适应性设计方案:将部分坡面改造为阶梯状平台,减少坡度影响,提高组件安装密度;针对不同坡度,在保证前后间距不遮挡及组件安装效率的前提下随坡就势,设计不同的安装倾角(16-40度);对于坡度陡峭、地块分散、地形复杂处设计为异形支架。在组件选型和布局优化上,对比多种组件,选定N型TOPCon610Wp单晶硅高效双面组件;使用三维设计软件实现高精细化设计,通过模拟软件动态调整间距,减少遮挡,提升阵列布置准确性。

党员示范引领,施工高效推进

在施工阶段,该支部“党员突击队”带头解决现场施工难点,在机械引孔无法到达的陡坡区域,率先采用小蜜蜂人工引孔。施工过程中,党员严格监督,确保施工依据山体等高线调整支架高度,优化排布坡度。对于坡度陡峭、工程车辆难以进场的区域,创新性地组建专业无人机施工队,将现场混凝土、支架钢材、光伏组件等所有物料全部使用大功率无人机运送到指定点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人员安全;在施工工艺把控上,党员手把手指导工人,通过统一拉线对齐组件,做好收边工作,保证布板美观整齐。同时,党员带头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对光伏区地块排布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单个箱式变压器容量,箱变数量由44台减少为38台,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

加强沟通协调,破解外部难题

该党支部坚持以“企地融合、企企融合、业务融合、党建融合”为方法措施,积极与林业、自然资源等有关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主动对接相关单位,了解政策法规,争取政策支持,通过多次沟通会议,解决了土地使用、施工许可等一系列外部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该党支部还注重与当地群众沟通,发动党员职工深入项目所在的乡村宣传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化解群众疑虑,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该党支部的组织协调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取得显著成果。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由以往项目约25-30亩/MWp提高至本项目约18亩/MWp,平均每MWp容量节约土地7-12亩,原本难以利用的坡度大于35度以上的地块也得到充分开发,光伏区排布容量显著增加,解决了光伏项目建设用地不足的难题,有效提升了项目投产后的发电量。在环境效益方面,通过优化排布、随坡就势,实现了人工设施与自然地形的和谐过渡,产生了良好的环境协同效益。

在项目攻坚过程中,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形象深入人心,为后续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党建与业务融合经验,形成了“党建引领、支部揭榜、党员带头、融合攻坚”的良好工作模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27 08: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