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徒工到技术能手,从新能源公司劳动模范到山西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虽入职仅仅5年,但提起山西新能源公司曹桢的奋斗履历,人们总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肯学的“拼命三郎”
曹桢2017年入职大唐以来一直扎根一线,在人才密集的山西新能源公司,专业不对口的曹桢并不占优势,但他始终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面对风电行业,曹桢就像一张白纸,他从最基础的学员做起。起初,系统图、风机原理都看不懂,他就白天跟着师傅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傅们请教,晚上回到宿舍自己学,抓紧时间看图纸、查资料、做笔记,一门心思要把技术学好。听到闻喜风电场生产准备要抽调人员,曹桢更是第一个报名。
生产准备任务繁重,系统图、规程、标准票的编制,设备出厂说明书、图纸、台账的准备,与厂家沟通运行设备、操作、故障处理等。曹桢深知这也是学习的好机会,别人认为枯燥乏味的工作,他却干的乐此不彼。一有空闲时间就泡在生产现场对照图纸学,揪住师傅问,亲自上手干,日积月累,他不仅熟悉掌握了升压站内的设备原理,更是对风机大大小小的故障处理也了如指掌。“入职没两年,就当上了班长,真是了不起。”“这些都是师傅们教得好。”听着老师傅们的夸奖,曹桢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
小京庄项目是公司“保电价”项目之一,时间紧、人员少、任务重,曹桢主动请缨,放弃休假,从班长岗位再次走向了生产准备,这一待就是三个月不下山,带领着仅有的5名人员开展工作。因为疫情原因,部分厂家不能及时到场,11月初,继电保护室主变保护屏等多个主要设备还未接线调试,曹桢便带领生产准备人员摸索着开展屏柜配线、接线工作。在此过程中检查出所有设备均未接对时装置、35kV电能表均未接入电能装置等问题后,他爬电缆沟、钻电缆孔,在厂家远程指导的情况下,最终按时完成所有设备的对时接入工作。小京庄项目投产后,成为山西新能源公司当年8个保电价项目第一个过240试运、第一个通过“涉网试验”、第一个通过“AGC、AVC开闭环试验”的场站。
能干的“风机医生”
“我师傅就和医生一样,只不过医生医治的是病人,他医治的是风机。”曹桢的徒弟说道。谈起风机检修工作,曹桢也觉得自己像个“风机医生”,专治风机的各种“疑难杂症”,工作服是他的白大褂,万用表是他的听诊器,而扳手、螺丝刀就是他的手术刀,在“望闻问切”中解决各种病症。
初到凌云口风电场时,风场长停4台风机,其中3台为变频器故障。由于变频器备件需专项订货,厂家供货周期长,导致风机长停。同事们都说“咱们等到变频器厂家把新的备机发回来再处理吧”。但曹桢就是不服输,主动向场长申请,另辟蹊径,将损坏的变频器进行拆解,把可用的拆机件进行组装,历时4天时间,组装成功3台完好的变频器,并上机测试成功,恢复风机运行。
山西新能源公司推行自主检修以来,一下没了风机厂家的支援,好多人一时不知所措。曹桢却觉得这是个发挥他特长的好时机,“终于能大显身手了”他带领班组人员,结合风场现状和风机实际,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白天争分夺秒加油干,晚上挑灯夜战做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风场的自主检修模式。“自主检修减少了中间沟通的成本,能使风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抢发每一度电。我们在凌云口风场自主维修风机主站PLC共计8台/次,维修、更换风机变频器9台/次,初步估算为公司节省费用20多万元。”说起自主检修这件事,曹桢满脸自豪。
在一次次的风机定检中,一次次的处理故障中,曹桢的技能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也迅速成长为风电行业的“行家里手”。2021年6月,通过竞聘走上了机务专工岗位,并带起了徒弟。
热心的“小曹师傅”
“小曹,这个表格怎么弄啊?”“师傅,这个故障分析你看我写的对不对啊?”在风场,大家似乎都习惯了有问题找曹桢了,“好嘞,这就来。”热心的曹桢一一答应着。
风场大多是五十多岁的师傅,用电脑不熟练,曹桢在空闲时间主动承担起报表、报账等工作,老师傅屋里的下水漏了、灯泡坏了,不用师傅“招呼”,曹桢拿起工具就去修。面对感谢,曹桢憨憨一笑,“这些不算啥,老师傅们就和我的家人一样照顾我,见我处理故障回来错过饭点了,赶紧跑来食堂给我热饭。”此外,对于刚入职的职工,曹桢更像一个大师哥,为小徒弟们“传经送宝”,倾囊相授,现场实操演练,讲解设备原理、系统流程,技术问答、故障分析会,一系列的举措让风场的职工迅速成长,独当一面。
谈及未来,曹桢坚信,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他将步履铿锵,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