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阳城发电公司发电党总支与晋城市热力公司阳电供热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凝聚联建力量”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40余名党员走进晋城市泽州县山耳东村“红色三杰”纪念馆、集体观看影片《731》,在红色教育中淬炼初心,在历史共鸣中凝聚奋进动能,为正在进行的机组检修攻坚战和今冬明春供热保障任务注入“红色动力”。
追寻红色足迹,筑牢信仰之基
山耳东村,这片被革命热血浸润的土地,曾是晋城早期党组织活动的重要阵地。党员们走进“红色三杰”纪念馆——“山西早期工人运动先驱”周玉麟、“晋城第一个党组织创建者”陈立志、“中共直南特委首任书记”孔祥桢三位革命先驱的事迹陈列馆。
展厅内,泛黄的手稿、斑驳的旧物、生动的影像,将大家的思绪拉回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周玉麟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地下斗争,直至牺牲时年仅26岁;陈立志冒死发展党员、建立晋城首个党组织,用生命播撒革命火种;孔祥桢穿越战火筹备抗日武装,为民族独立立下汗马功劳……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党员们时而驻足凝视,时而低声交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穿越时空,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以前总觉得‘红色历史’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真切感受到,这些先烈就曾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牺牲。”党员郑莉娜在留言簿上写道,“他们的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这正是我们做好供热民生服务的根本遵循。”
参观结束后,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响彻纪念馆,在红色地标中叩问初心、校准方向。
铭记历史伤痛,激发奋进之志
下午16时,一场特殊的“沉浸式党课”在集体观影《731》中展开。这部以记录侵华日军731部队反人类暴行为背景的影片,用大量真实影像、幸存者证词和历史档案,揭露了当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进行细菌实验、残害同胞的滔天罪行。
屏幕前,党员们神情凝重:冻伤实验室里扭曲的肢体、活体解剖台上的血泪、细菌战受害者后代的泣诉……历史的创痛让现场气氛格外沉重。“看完影片,我浑身发冷,但更感到热血沸腾。”党员李筱美感慨道,“731部队的罪恶,本质是对生命的践踏、对尊严的蹂躏;而我们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守护人民的幸福、捍卫国家的尊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要扛起责任,把‘人民至上’刻进供热服务的每一度电、每一管网。”
影片结束后,党员们围绕“铭记历史·担当使命”展开交流。党员史一朝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能源保障单位,我们的‘战场’在机组大修一线、在供热管网末端,要把从历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保供电、保供热’的实际行动,用党员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温暖指数’。”
凝聚联建合力,共绘发展蓝图
此次联建共建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更是一场聚焦主责主业的“思想动员会”。活动期间,党员们还围绕“机组大修协同攻坚”“供热系统优化联动”等话题展开座谈,就建立“党员责任区”“技术攻关小组”“应急联动机制”等具体合作事项达成共识。
机组大修是保障今冬供热的“先手棋”,供热服务是检验党建融合的试金石,此次联建通过红色教育打破壁垒、凝聚人心,在业务对接中形成合力。下一步,双方将以联建促联心,以共建促共赢,在业务对接、技术交流、应急处置中深化协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管网互联互通、供热参数优化等方面加强联动,用红色纽带串起民生温度,共同打造“党建+民生”的特色品牌。
当前,阳城电厂5号机组A修、8号机组C修已打响攻坚战,今冬供热准备扫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党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把“红色三杰”的忠诚品格转化为攻坚克难的担当,把历史教训转化为守护民生的责任,以党建红引领发展红、民生红,为保障能源安全、守护万家温暖交出一份优异答卷。(田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