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公司党委坚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高度重视青年成长和青年创新工作,通过搭建平台、畅通路径,引导青年职工投身技术攻关与创新创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多点发力,为青年创新“搭台铺路”
搭建青创平台,由青年人才承担创新创效项目,以全国风电运维技能竞赛“金牌技工”曹桢为带头人,成立“青创先锋工作室”,紧紧围绕设备治理、智慧风电场建设等生产重难点工作实施攻关,解决了虹梯关风电场风机变桨通讯等设备难题,工作室成员张超伟牵头完成君辉、青龙山风电场、环翠山光伏电站无人值守感知设备配备及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组建创新创效青年突击队,重点针对运行优化、技术改造等方面实施创新攻关,去年以来,成功应用集电线路智能化辅助巡检系统等多项技术,荣获QC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1项,五小成果一等奖9项、二等奖2项。打造实训基地,去年上半年在朔州、太原建成风电实训基地,围绕风机及电气设备等核心业务,组织开展十轮共156人次生产技能达标培训,成功承办两期省公司风电技能竞赛,公司涌现出了全国风电运维技能竞赛“金牌技工”“银牌技工”、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20名“90后”青年技能人才。
深化改革,为青年成长“畅通路径”
践行“赛马”机制,按照“同区域、同线路、同机型”均衡进行设备承包,逐级开展竞赛,将设备包产到组、责任到人,个人绩效与所承包风机指标挂钩。通过搭建可追溯、能量化的竞赛平台,让更多青年人才从业绩考评的各条赛道中脱颖而出。
深化薪酬分配改革,坚持待遇倾斜生产一线,全面打破平均主义,切实拉开薪酬差距,按照价值创造决定收入分配,2024年同岗级月度工资差额最高达2.26倍,进一步激发了青年职工主动投身一线、扎根生产的热情。推行多层次培养、多岗位历练、多专业学习、多区域交流的培养机制,开展风场与风场、本部与基层挂岗交流锻炼,加大轮岗交流力度,为青年职工制定“成长路线图”。去年以来,通过实行青年双推和创新攻关,先后有109名青年实现岗位职级晋升,其中40名青年走上管理岗位,中层干部中“85后”青年干部占比达53.66%、“90后”达17.07%,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攻关难题,为发展汇聚“青智青力”
优化青年创新机制,推行“党委牵头、团委搭台、青年参与、成果转化”的工作局面,致力于解决技术瓶颈、现场实际问题,去年以来青创先锋工作室共立项《风机塔筒智能爬壁检测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等3个课题。同时规范创新项目从申报、立项、实施到验收的全流程管理,明确奖励标准,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为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给予职工5000到10000元不同等级的奖励。攻克技术“卡脖子”问题,组织青年技术骨干围绕集电线路跳闸治理等关键问题,开展“降缺陷、降非停”专项行动,6个以青年为主体的专项攻坚小组、场站和检修中心巡线队协同发力,力争今年集电线路跳闸次数同比降低50%。“青”字号推动重点任务,围绕太重机组主控、变桨系统升级改造及发电机超温治理等难题,成立风机技改青年突击队,带头攻坚设备检修和改造任务,设备稳定性大幅提升,今年1-5月,发电量同比增加4.95亿千瓦时,风电利用小时同比升高251小时。围绕“5·31”保电价重点任务,成立工程攻关青年突击队,带头攻关基建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关口,5月底前柳林、阳泉、原平、娄烦4个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青年是创新的引领者,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新能源公司党委将持续发动青年职工在创新舞台上“挑大梁”“当主角”,攻关科技创新创效,为省公司奋力打造“卓越大唐新晋电”贡献新能源青年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