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飞:跳出“舒适圈”,勇闯新赛道
来源:滇西新能源事业部
作者:杨池艳
日期:2025-07-23

在新能源建设的浪潮中,滇西新能源事业部的杨瑞飞是一位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先锋人物。2024年,他从前期发展工作调整到工程建设管理岗位,担任保山市隆阳区分布式光伏项目的项目经理。面对分布式光伏建设点多面广、工期紧、任务重、协调多、建设复杂等诸多挑战,作为首次负责分布式光伏项目的他,毫不畏惧,担当作为,全力组织项目建设工作,为年度首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期到工程的转变

2024年秋,当工作调动的通知落到办公桌上时,他刚刚完成某发展项目的阶段性总结。从熟悉的规划岗位转战陌生的工程建设领域,这个决定来得突然却不意外——保山市隆阳区上百个屋顶光伏建设点的蓝图正等待落地,急需既懂技术又擅协调的“全能选手”。翻开项目资料,分布图上的红色标记像散落的芝麻,从机关、学校楼宇到农贸市场棚顶,最远的两个点开车需要三个多小时。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连施工团队都是首次接触分布式光伏安装,但并网截止日期已经明晃晃地钉在季度末的日历上。“项目并网点多,且有两个电压等级接入,需对接9个供电所管辖19个供电组。但当亲自见证1#、2#逆变器带电并网成功,这也是作为电力人人生阅历的丰富。”杨瑞飞说道。

安全第一的实践

清晨六点的闹钟还没响,他已经站在农贸市场的彩钢屋顶上。四月的晨雾里,手指划过光伏板支架的焊缝,金属的凉意混着露水沾满掌心。“这个焊点打磨不够光滑,支架角度偏差大,得重新处理。”随行的安全员刚要解释工期紧张,就被他递来的放大镜打断--镜片下,细微的毛刺在朝阳里无所遁形。这种较真,成了贯穿整个项目的安全准则。

面对遍布五镇六乡近百个施工点,他将“大安全”拆解成看得见的标准。材料到场时,包装箱的防潮标识是否完整、电缆绝缘层的弯折测试结果、甚至螺丝的镀锌厚度,都被列入二十三项验收清单。有供应商抱怨:“又不是造航天飞机,何必这么严格?”他指着手机里的照片回应:“去年某项目因为一颗生锈螺栓固定不牢引发火灾,屋顶光伏连着民房,我们赔不起万一。”在每周的安全例会上,这些真实案例被制作成三维动画,施工队的老赵看完直搓手:“以前觉得戴安全帽是应付检查,现在睡觉都梦见没系安全绳。”

安全管理不止于技术层面。注意到工人午休时聚集在临时板房刷短视频,他联合工会办起“安全微课堂”,利用碎片时间讲解事故案例,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让项目实现了安全工时。

随着工程推进,他的安全手册越来越厚。最新一页记录着四月某天的突发状况:强对流天气预警发布后,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撤离高空作业人员。“光伏板坏了能换,人命关天的事不能试错。”当晚的狂风掀翻了邻县多个在建项目的围挡,而他们的施工点零损失。第二天清晨,当他在晨会上展示无人机巡检画面时,阳光正穿透云层照在那些岿然不动的光伏阵列上,仿佛给“大安全”理念镀上了最生动的注脚。

困难重重的应对

国家能源局新政发布那天,项目部的打印机整整响了一上午。他拿着还带着温度的文件,在关键条款旁画满荧光标记:“2025年5月1日前并网投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仍按原有政策执行。”“5月1日后并网取消补贴。”这些字句像倒计时器般扎眼。加之施工环境的复杂性远超预期。屋顶资源受实际可利用偏差影响,无法按照预期容量布设,部分工商业点位直接不具备实施;学校提出周一到周五不允许施工等实际问题,这个五十来天政策窗口期,如何保好质量,抓住进度,并得了网,实现预期的目标,考验的就是协调组织能力。在考验面前,他提出“区域划分、协同推进、责任到人、分组对接。”策略,要求ECP总包加大人员投入,按照施工区域专人盯住现场,业主、监理、设计协同配合,每天一调度,过程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针对并网点多,对接不同供电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并网小组,一人一区域,形成现场资料收集、汇总、递交、验收、并网的整个链条,全力克服项目施工带来的各种困难。

四月最后一周,指挥部变成了战情室。墙上的首投并网倒计时牌每翻一页,钉在地图上的绿色小旗就多几面。30日深夜,当最后一个站点发出成功并网指令信息时,彰显的大唐人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团队精神和公司价值观,是所有参与者努力的成果,此刻也成了项目最安心的保障。

零到一的突破

在保山新能源版图上,他的足迹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项目边界。“每度电都有来处,每盏灯都该有归途。”这些细节拼凑出的,正是一个开拓者留给行业最珍贵的拓荒图鉴。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团队的紧密合作,项目按时完成了首投任务,抓住了“4·30”政策窗口期,实现了“能做尽做、应并尽并”的目标。这不仅为2025年实现投产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实现了大唐在保山区域新能源项目“零”的突破。他的故事,也正是新时代建设者们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生动写照。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23 15:32:39